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迷雾小说网 www.m5xs.com,最快更新中国通史最新章节!

机件后交至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由原民生厂技师毛韶青主持配制零部件于1935年夏组装成一辆2吨载货汽车。1装配工作后来中断了。

    山西省汽车修理厂也于1933年生产出了3辆载货汽车。对第一辆车所做的长途行车试验表明该车性能良好。后来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所制造的两辆车除一些电气设备、轮胎及滚动轴承等部件外大部分零部件系自行生产。1934年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曾为此函请实业部通令全国兵工厂及各省建设厅派技师前往山西考察以便仿制。终因整体工业基础薄弱未获成果2。

    当时的中央工业试验所还在1933年进行了汽车的试制。所制为一辆型三轮汽车采用单缸汽油动机链条传动化油器、活塞环、传动链条等为外购件。经试车该车可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中国汽车柴油动机的仿制始于1935年。当时上海新中工程公司的经理支秉渊购买了一辆英国的neter牌载货汽车委托6景云主持仿制该车的perkins牌4缸35马力狄塞尔高柴油动机。新中工程公司仿制的22oo转/分的汽车用高柴油动机于1937年春制成缸体、曲柄、连杆等系自制油泵、油嘴活塞等为从市场上购买的德国和英国货。其后将仿制的动机安装在那辆neter牌车上作行车试验。短途试车未生故障但长途试车时烧坏了曲轴瓦这可能是由于在曲轴润滑系统结构的仿制上有些误差及滤油材料不合要求。1三十年代在进行汽车的单车仿制之外完全利用进口汽车零部件和总成页。

    1张柏春:《中国近代机械简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o—71页。2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公路运输史》(第一册)第491—492页。1张柏春:《中国近代机械简史》第71页。

    组装整车的工厂也在进行批量生产。1937年以中国银行为主筹资16o万元组建了官商合办的中国汽车制造公司计划先进口国外的汽车零部件、总成组装再逐步从部分自制过渡到整车自制。上海装配厂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就组装了1oo辆奔驰牌2.5吨om59型载货柴油汽车。后来因战争停产该厂的机器设备运往桂林良丰建成了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华南分厂。总公司也由上海迁至香港成立了华运行和南华铁工厂。南华铁工厂在太平洋战争爆前除油泵、油嘴、起动机、电机进口外已能按德国图纸自制其余零部件来制造奔驰牌55马力4缸汽车柴油动机。另外香港土瓜湾装配厂也利用德国的零部件和总成组装了近2ooo辆奔驰牌55马力载货汽车。2抗战时期为了满足战时的军工和民生的需要国民政府制定了一些计划来展工业其中包括建立汽车厂。1939年9月资源委员会所属的中央机器厂在昆明正式成立下设包括汽车厂在内的5个分厂和4个处。汽车厂厂长史久荣在6月已代表资源委员会买下了美国司蒂瓦特(steart)汽车装配厂的全部旧设备并设计了4吨载货汽车以便在国内生产。1941年5月运至越南海防的16oo余吨美国汽车厂的部分设备和其他器材遭日军劫夺;7月部分设备运到了云南畹町镇因难以继续运往昆明故将汽车分厂改设在龙陵县。龙陵汽车分厂在组装了2辆“资源牌”4吨载货汽车后便于1942年落入日军手中。中央机器厂设立汽车分厂的计划也就被破坏了。在抗战时期的沦陷区1939年日本成立了装备美式机器设备的满洲自动车株式会社统制伪满的汽车制造业。满洲自动车株式会社后来又并入同和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资本增至1亿日元。至日本投降前日本人在东北地区经营的汽车制造厂每年已能组装汽车2万辆修车1万辆(战后该厂设备9o%被苏联军队拆走)。日本人在关内也开办了一些规模较的汽车企业如天津的丰田自动车北支株式会社等。

    1945年1o月交通部将日本人经营的华北自动车株式会社及17个汽车修配单位合并改组为平津区汽车修配总厂下设天津汽车制配厂、天津汽车修理厂、北平汽车修理厂、青岛汽车修理厂、济南汽车修理厂、石家庄汽车修理厂等。除承担整修外平津区汽车修配总厂还仿制进口配件和日本大牌三轮汽车。三轮汽车分客、货两种先后共生产了6o辆。1946年国民党军队动全面内战和平建设已无可能。中国汽车工业体系的建立则有待于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了。

    航空中国的航空工业起步并不算晚1918年建立的马尾海军制造飞机厂是我国的第一家飞机制造厂以后又相继建立了广东飞机制造厂、中央杭州飞机2张柏春:《中国近代机械简史》第72—73页制造公司、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成都飞机制造厂。中国也拥有世界一流的航空科技人才如巴玉藻和王助。他们于191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19年巴玉藻在中国设计制造成功第一架水上飞机。王助毕业后则到美国西雅图波音公司工作该公司研制的第一架飞机就是由王助总设计并监制的。他于1918年回国后便致力于飞机研制工作。然而由于中国支持航空工业的基础工业的落后、航空教育和科研的薄弱由于政府的**和战乱不断中国始终没有建立起可以称为独立产业部门的航空工业。

    (一)飞机研制工作航空技术是现代高技术。设计制造飞机不是简单的工匠手工艺所能胜任的。早期的先驱者没有取得很大成就的关键原因之一是他们缺乏航空工程技术教育。他们对航空有一些认识和了解但技术上所知不多。选派航空留学生则开始改变了这种局面也使中国航空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最早派出学习航空工程的有巴玉藻、王助、曾诒经和王孝丰等。巴玉藻和王助则是成就非凡的代表人物他们为中国近代航空工业的开创作出了重大贡献。

    1.海军制造飞机厂。

    1918年巴玉藻和王助回国后即筹备成立了海军飞机工程处(即马尾海军制造飞机厂)巴玉藻任主任。这是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工厂。马尾海军制造飞机厂在巴玉藻主持下设计的第一架飞机于1919年8月完成取名甲型一号这是一架水上飞机。这种飞机共造了三架性能不亚于欧美的同类产品。巴玉藻在飞机研制成功后提出了一个扩建工厂的计划“以图多制教练机养成多数人才逐渐试造军用飞机自制动机以期达到建设空军增强国防之目的”。1他提出拨款6o万元建厂研制飞机的计划虽获得批准但未能实现。在他和王助的努力下设计制造飞机的工作在艰难中进行。到1929年共制造出6种型号的飞机12架以水上飞机为主。在1922年巴玉藻和王助共同设计建造了世界第一个水上飞机浮坞。

    海军制造飞机厂在生产飞机过程中所用的金属材料均从国外进口动机也全部依赖进口其他木质材料、蒙皮材料和油漆则使用本国货。自1919年完成甲一教练机后到1922年又完成了甲二、甲三、乙一等初级教练机。1924到1925年又设计制造了丙一、丙二水上轰炸机它们的重量已达2.95吨最大度已达每时17o千米。

    二十年代后期海军制造飞机厂在继续设计生产教练机的同时也研制了几种侦察机和鱼雷轰炸机。如1927年研制的戊一“江凫号”、戊二“江鹭号”、丁一“海鹰号”、丁二“海雕号”。这些飞机虽都是双翼木制水上飞机但外形都相当简洁美观性能也不错可以同外国同类飞机相媲美。1巴吟轩、巴钟奇:《先父巴玉藻生平事迹简介》《航空史研究》总第19期1988年;杭依特、石林:《中国航空工业奠基人——巴玉藻》《航空史研究》第2o期1988年。11931年海军制造飞机厂迁到上海。这个时期飞机设计和制造技术也有了一些进步如改善飞机机身流线形、翼剖面也更加科学支架采用了焊接技术。除继续研制水上飞机外也开始生产6上飞机和仿制外国飞机。抗战前海军制造飞机厂先后研制和仿制了教练机和侦察机7种其中1934年研制的“宁海号”

    舰载侦察机是相当出色的它的机翼可以折叠。由于当时的政府不重视自己的飞机因而没有通过大量采购等手段扶持自己的研制工作。这些飞机几乎都没有投入批量生产。1936年海军制造飞机厂以很快的度为军方仿制了18架美式飞机。抗战爆后海军制造飞机厂被迫迁到成都改组为第八修理厂。从此这个中国最早的飞机制造厂再也没有在飞机研制上取得多大成就。

    2.广东飞机制造厂。

    广东飞机制造厂是中国第二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厂192o年在广州建立。

    1923年杨仙逸从美国运回四架寇蒂斯“珍尼”式飞机。杨仙逸以这种飞机为基础与美国工程师一道研制成双翼教练机。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亲自主持了试飞典礼。次试飞由黄光锐驾驶据宋庆龄也一同乘机上天。孙中山以宋庆龄的英文名为这架飞机命名“乐士文”。为了鼓励中国人自己研制飞机孙中山特别题写了“航空救国”四个字。2从1928年起广东飞机制造厂开始研制飞机并将所有的飞机都定名为“羊城号”。由于广东地方政府不迷信外国飞机也敢于使用本国飞机这使广东飞机制造厂的飞机研制工作相当出色。1928年广东的梅龙安设计制造了第一架飞机“羊城51号”并亲自驾驶飞行成功。接着又设计制造了“羊城52号”时128千米。1929年又造出时过16o千米的“羊城54号”、“羊城55号”、“羊城56号”等飞机。1933年又造出了“羊城57号”它的度达到22o多千米。据统计广东飞机制造厂在1936年前共研制生产了“羊城”系列的教练机、驱逐机、轰炸机达6o多架成为中国当时在飞机研制方面成就最大的航空工厂。11934年广东飞机制造厂改为韶关飞机制造厂与美国寇蒂斯—莱特公司合作生产飞机。这时该厂的主要任务转为修理和仿制外国飞机但也自行研制出“复兴”式教练机。到1939年该厂共仿制成美国“霍克”3式飞机44架生产“复兴”式飞机4架。1939年韶关飞机制造厂又迁到昆明改为空军第一飞机制造厂1941年再迁到贵阳。工厂除了继续制造外国飞机外还自行研制了“研驱一”飞机这是中国最早的下单翼式布局飞机之一。虽然它的机身相当笨重但也达到了每时547千米的高度。它只1参见姜长英:《中国航空史》中国之翼出版社(台湾)1993年版第52页。1参见季文美:《旧中国飞机制造工业回忆片断》《航空史研究》总第4期1984年。制造了两架。该厂还计划研制性能更好的研驱二但未能实现。另外自行设计的“复兴”式也进行了改进其中“新复兴”丙的飞行度达到每时292千米“新复兴”甲的度为每时285千米。不过它们的制造数量都很。

    随着战争的进行计划研制的几种飞机都未能坚持下去。担任工厂厂长的朱家仁后来在自己家里继续研制飞机取得了很大成绩。1朱家仁在1936年就自己设计制造了“苏州号”双翼教练机相当成功。从1943年起他又在自己家的后院里设计制造了“研驱零”驱逐机。1945—1948年在国际上直升机刚刚开始展之时他就开始研究、设计直升机。他先后设计制造成功了两架共轴式“蜂鸟”号甲型和乙型直升机。其中“蜂鸟”乙型直升机的典型技术数据为:动机功率91.7千瓦旋翼直径7.62米机高2.63米总重725.5千克最大飞行度每时136千米航程219千米。2这架直升机看起来也十分漂亮采用封闭式坐舱可以过了国际上同类直升机。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3.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公司。

    1934年国民政府和美国合作在杭州建立了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公司。这个飞机制造厂先是修理外国飞机后逐步过渡到组装、仿制美国飞机包括全金属飞机。后来制造的美国诺斯罗普式轰炸机为全金属应力蒙皮结构共制造了25架。这是中国次制造带有应力蒙皮结构的大型飞机。这也表明了中国具备了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和飞机制造技术。在将美国的侦察机改制为轰炸机的过程中任务完成得也相当出色。

    抗战后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公司迁到云南垒允在杭州和垒允期间的8年里共装配和生产了各式飞机约二三百架成就相当突出。从生产的飞机性能上看明这个工厂也具备了设计新飞机的能力。但由于战时主要目的是多出飞机因此自行研制飞机的工作一直没有开展。1942年日军侵入昆明后工厂关闭。

    4.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

    1935年意大利人来中国与国民政府在南昌合办了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

    1936年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先修理了“美龄”号飞机和两架意制菲亚特式飞机。1937年开始该厂按计划制造2o架教练机和6架大型s—18双轰炸机。尽管中国只承担了约2o%的生产工作但设计制造这种双动机大型飞机在中国还是第一次。1抗战后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迁到四川的南川改组为空军第二飞机制造厂朱霖任厂长。

    1参见姜长英:《朱家仁》《航空史研究》总第5期1984年。

    2参见姜长英:《中国航空史》中国之翼出版社(台湾)1993年版第61页。1参见姜长英:《中国航空史》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9页。从1939到1947年这个厂研制了6种飞机。忠28甲下单翼驱逐机是仿制苏制伊—16飞机。但由于没有图纸自己设计的比例很高。它的重量为1556千克最大度每时455千米。先后造了3架。空军第二飞机制造厂后来又将这架飞机改成教练机共制造了3o架。这个数量在当时是很高的。194o到1942年第二飞机制造厂试制了两种滑翔机生产量有3o多架。该厂还曾在缅甸装配过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美国的p—4o“战鹰”式99架。这个厂在抗战期间成就最大的工作是自行研制了中国第一种中型运输机“中运一号”以及它的改进型“中运二号”。“中运一号”总重454o千克最大飞行度每时342千米航程16oo千米乘员数11人。“中运二号”与“中运一号”相似但在起落架、尾轮、襟翼和内设计方面有许多改进。它的最大度为每时345千米。于1946年试飞成功。“中运三号”的设计度则达到353千米。由于金属材料缺乏飞机均采用木制结构但设计与制造都十分精良。“中运一号”和“中运二号”从设计到制造都堪称杰作飞机性能优良且外表美观外国人看了都不相信是中国自制的。15.成都飞机制造厂。

    1941年滇缅公路被日军封锁外**用物资进入中国十分困难。由于对飞机的需要十分迫切于是航空委员会又筹建了空军第三飞机制造厂地设在成都目的是训练设计和制造飞机的技术人员利用国内材料自己设计制造飞机。这个厂逐步展为成都飞机制造厂。

    1942到1943年成都飞机制造厂仿制了15架美国教练机、15架“研教一”双翼教练机和3o架“大公报”号滑翔机。1942到1944年成都飞机制造厂根据苏联的sB—3轰炸机资料设计制造了研轰三式轰炸机。除功率达6oo千瓦的动机、金属螺旋桨和可收放起落架是原苏联的外其他部件和材料都是国产的。全机总重量达132oo千克可谓是中国当时生产的最大的飞机。此后成都飞机制造厂的成就不那么突出了。计划研制运输滑翔机的工作也没有完成。

    据统计在1949年以前的4o年间中国人自己生产的各种飞机大约在6oo—7oo架而大部分是组装或仿制的。自己设计制造的虽然很少但这些个人的或飞机工厂设计制造活动是很难能可贵的有些飞机可与国外的同类飞机相媲美有的还过了国外飞机显示了中国设计师的水平和天才。(二)航空教育与航空研究1.早期的航空学校。

    武昌起义时中国只有两个飞行队一是南京飞行队一是武昌航空队。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将南京的航空队调至北京南苑组成航空传习所1913年又筹建了中国第一个飞行学校——南苑航空学校并建成了一个飞机修理厂。当时南苑航空学校共有各式飞机12架1914年毕业第一批学生41人1参见姜长英:《中国航空史》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1页。1917年毕业第二批学生42人。1919年底南苑航空学校归属新成立的航空事务处并改名为航空教练所1923年又改为国立北京航空学校。北洋政府原计划建立空军但最终未能建成。到1926年这个航空学校终于停办了。十几年间共计培养飞行人员1oo多名。

    民国成立后广东地方当局也计划筹建航空学校。但直到1924年广东航空局才在大沙头建立了航空学校。到1936年广东航空学校归并南京空军时共计毕业学生约5oo人。

    东北军阀张作霖在直皖战争后从北京抢走飞机十几架于1922年在沈阳创办航空学校。1924年毕业第一批学员41人筹建了东北空军。此后东北航空处先后向法国、日本派出许多学生学习航空。东北空军在九一八事变前共计购买外国飞机达5oo多架。

    除北京、广东、沈阳三处规模较大办得较好的航空学校外其他地方政府也纷纷建立航校设立飞机修理厂。如云南政府于1923年建立了云南航空学校山西军阀阎锡山于1925年建立了航空学校和飞机修理厂。湖南省政府于193o年成立了航空处并成立了航空训练班。其他如山东、湖北、四川、广西、江苏以及福建等省也都曾建过型航空学校和航空队。由于当时的混乱局面这些飞行学校的运行极不稳定经费不足技术不规范因此也未对中国的航空事业产生很大影响。

    2.航空留学教育。

    清朝末年已经开始选派学生去国外学习航空工程最早的一批是巴玉藻、王助等4人。他们于1917年回国后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开创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清华大学在1933年前派出留学生1o人学航空工程。1933年民国政府航空署选派了3位学生赴美国留学其中有林同骅等。1934年航空委员会又考选了25名理工毕业生赴意大利学习航空工程。以后派出的人逐年增多。据一些粗略统计资料1937年以前仅在美国学习航空工程的就有6o人。抗战时期日本空中力量的优势使政府和莘莘学子更加意识到中国航空技术的落后因此出国学航空的人更多。通过政府选派、中美庚款和中英庚款等几个渠道派出的航空工程留学生每年都达数十名。据估计抗战期间派出的航空工程留学生人数在2oo人左右。1949年以前中国派出学习航空工程的留学生总数高达3oo人以上。1中国航空工程留学生抱定强烈的科学救国、航空救国的信念负笈海外、奋图强加上他们都是在国内层层考选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因此在欧美求学和工作期间大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涌现出具有世界水平的航空科学家和工程师。在三十年代后期和四十年代派出的留学生中有许多回国后为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如钱学森、郭永怀、钱伟长、沈元、吴仲华、6士嘉、徐舜寿、任新民、屠守锷、梁守磐、1参见姜长英:《中国航空史》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o—182页。庄逢甘、黄纬禄、黄玉珊等等。13.航空工程教育。

    九一八事变后兴办航空教育成了政府和教育界的共识。一些大学开始设立航空类课程。1934年的航空技术会议作出了协助各大学设立航空工程系以培养航空技术人材的决议中国的航空教育从此进入大展阶段。

    清华大学在1934年先开设了航空讲座。在冯·卡门的介绍下1935年从美国聘请华敦德教授前来讲学另外还聘了几位中国教授。1936年毕业了第一届航空组学生。1938年在西南联大时清华大学正式设立航空工程系。1939年清华航空系又开始招收航空工程的研究生。在国内各大学中清华航空系规模最大条件也最好取得的成绩也最大。21935年由航空委员会提供经费南京中央大学创设了航空系。1937年毕业了第一批学生共21人。从1937年开始招收航空本科学生。到194o年航空机械特别班共毕业三批。抗战时中央大学迁到重庆。194o年秋中央大学航空系已有学生125人。到返回南京时中央大学航空系有风洞、动机、仪表和结构四个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早在1933年就开设了航空课程1935年在航空委员会的支持下设立航空门后扩大成航空系。1到1942年夏交大航空系共毕业航空专业学生7批72人。

    清华大学、中央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航空系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

    三个学校到1949年时已毕业航空工程学生达5oo人。

    其他学校也纷纷建立航空系。天津北洋大学于1935年开办航空系浙江大学于1944年开办航空系厦门大学于1944年开办航空系成都四川大学于1945年开办航空系。还有一些学校开办了较的航空工程系如云南大学、西北工学院、中国工业专科学校等。

    中国**在革命根据地也积极筹办军事航空1941年成立了延安航空学校1943年军委成立了航空研究组1945年又在东北成立了航空学校。这些工作为建国后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打下了基础。

    从三十年代中期到四十年代末短短的十几年间据统计共计毕业航空系科的学生近千人。他们逐渐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航空科技人员群体为新中国展航空科技积蓄了力量。此外航空学术团体也开始建立。1934年中国第一个航空学术团体——中国航空工程学会在杭州成立。钱昌祚任会长。4.航空科学研究。

    1949年以前航空工业基本上处于草创阶段人才、资金、设备都极端1王渝生主编:《中国科学家群体的崛起》山东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第1o—99页;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

    2参见姜长英:《中国航空史》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2页。1许锡缵:《**航空工程系在国难中建立》《航空工业史料》第2辑1983年。缺乏航空科学研究几乎没有开展。当时曾有两个研究机构一是清华航空研究所一是航空委员会的航空研究院。

    清华航空研究所成立于1936年由航空委员会给予补助顾毓秀和庄前鼎分任正副所长。该所的主要研究工作与成绩为:设计并建造了一个风洞开展了空气动力学研究进行了高空气象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飞机结构和材料方面的研究。另外研究所还研究了直升机设计、制造了滑翔机。

    航空委员会的航空研究所是1939年7月7日在成都建立的后改为航空研究院黄光锐和王助担任正副院长。这个研究院人数最多时有1oo余人。在抗战期间研究院开展了空气动力学、动机、飞机设计以及结构和材料方面的研究。研究院在王助的领导下还研制了研教一、研教二式教练机和研滑一式滑翔运输机。另外还研制了一些飞机和动机的零部件其中飞机副油箱达上万个。1由于种种原因在国内的航空科研工作并没有取得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果。但当时许多在国外的留学生在参加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大量突出的成就。在高亚音、跨音、音空气动力学以及固体力学等若干领域中国学者取得的成果获得广泛承认。钱学森、郭永怀、林家翘、柏士义、钱伟长都是当时国际知名的专家学者。

    通信(一)邮政的展和经营自从清末开办“大清邮政”以来由于政府的**无能我国邮政的领导权一直掌握在洋人手中。辛亥革命以后虽经改名为“中华邮政”但邮政大权仍被外国人所把持。各级邮局的领导人物也均为外国人。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当时尚无暇顾及收回邮政主权的议题。因此在军阀混战的年月里由于洋人在我国享有种种特权各地军阀及其大官吏也不敢随便侵犯洋人所管的邮局业务。“中华邮政”在混乱的局势下仍得以保持正常的经营并有相当的展逐步实现扭亏为盈。在此期间中华邮政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展除普通邮件外还分别开办了各种业务如:1912年开办了收寄商务传单、保险信函业务;1913年开办了代售印花税票业务;1914年创设了火车行动邮局;1918年开办兑换国际回信邮票券业务;1919年开办邮政储金和邮转电报业务;192o年开办国际保险信函和箱匣业务;1921年开办航空邮务;1922年开办邮政认知证;1927年在沈阳、北京间开办摄影电报业务;1934年开办代订刊物、代购书籍、平快邮件等业务;1935年开办简易人寿保险和包邮件业务等等。中华邮政开办上述业务不但增加1参见姜长英:《中国航空史》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96页。了邮政的收入而且对扩大国内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中华邮政的邮路分为邮差线、航船线、铁路线、汽车线及航空线等。邮运工具除利用其他部门的交通工具外还自备了兽车、手车、冰车以及现代的自行车、汽车、摩托车、轮船等设施。

    中华邮政在管理上有统一的规章制度责任明确、网设置比较合理并有经常的监察制度财务管理有严格的稽核因此在杜绝营私舞弊方面卓有成效。

    在中华邮政内部洋人垄断一切重要职位洋人工资比国人要高出十数倍以至数十倍。邮政员工的升、降、奖、罚均由洋人裁决。并设立了严密的考核和密报制度。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接管了沦陷区的邮政使中华邮政不得不频繁地调整邮路此后由于物价上涨邮政运输成本不断增加造成入不敷出从194o年6月起中华邮政就无月不亏仅1941到1944年亏损即近1o亿元。中华邮政从此就由盈余而陷入了亏损的局面。

    与此相反邮政储金业务在抗战期间却有了畸形展。主要原因在于国民政府看中了邮局机构遍及各地且极有信誉可以为其广泛吸收游资的特责成邮政总局下属的邮政系统各级邮局一直到代办所都开办储汇业务。举凡节约储蓄、国内外汇兑、简易人寿保险公私调拨款项、代收货价、代收印花税票、代换破钞、代收所得税、代理国库等等都交给储汇局负责办。至1945年8月由储汇局吸收的资金总额已达法币16o亿元过战前25o倍。

    抗战结束由于国民党动全面内战致使物价暴涨、金融失控、财政经济面临崩溃的境地使邮政经营处于极度混乱之中如1949年6月从重庆寄一封平信贴有金元券邮票216o万元还欠资1oo万元。到国民政府垮台时邮资已不可能有统一标准。这种混乱的局面使邮政经营无以为继。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电政北洋军阀统治的年代由于各地军阀的封建割据各自为政加上连年混战破坏了电信的统一致使电政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只能惨淡经营而每况愈下。当年北洋政府的交通总长叶恭绰在一份报告中就曾提到:“各省掌兵长官每误解交通事业为完全军用置诸自己管辖之下军营商运、军办通信以致士农怨嗟商贾裹足营业大受损失甚至订购兵舰、飞机、军需用品亦勒令路电两局预出期票抵偿或以军事长官名义指定交通某项收入为抵押品借贷于商家。”1由此可见电政经营已极不正常。1《中国近代邮电史》人民邮电出版社1984年版第1o1页。

    1交通部:《交通行政权统一案》1925.2《遐庵汇稿》上第137页。各地军阀对电信的利用与摧残主要表现在:一是截留报费收入据统计在北洋军阀时期累计截留2ooo万元以上。二是战争对电信线路和设备造成严重破坏。三是官、军电报充斥电路报文常达千数百字甚至非紧要之私事亦以军电代邮滥一等电报使寻常与加急的商报在缴纳数倍于官、军电报之代价下仍被延搁。大量用户改由洋人开办的水线公司转递电报严重影响电政的收入。

    1922年9月北洋政府下令大幅度提高电报资费企图把官、军拖欠的报费负担转嫁于商民头上激起了各地民众、团体的强烈抗议在商界、出版界、新闻界的联合抗议下北洋政府被迫恢复电报原价。

    由于连年战事有线电常被阻断北洋政府的交通部、海军部、6军部各自抢着与外国订立修建无线电台的借款合同。1912年交通部向德国定购火花式长波无线电台5部分别于1913年在张家口1914年在吴淞、广州、武昌1915年在福州等地装设开通无线电报。1918年6军部与英商马可尼无线电公司订立军用无线电借款合同6o万英镑这笔借款只有半数用于购买无线电机半数挪作军用。同年交通部也向该公司借款17万英镑安装兰州、乌鲁木齐、喀什噶尔三处的长波无线电台。海军部也不甘落后与日本三井洋行订立了北京东郊双桥无线电台的借款合同。1北洋军阀统治期间中国的电政虽有所展但债台高筑濒于破产。

    (三)南京政府对电信的展和管理南京政府成立之后国民党为了巩固其统治比较重视电信的建设整修了大部分电报旧线路新架电报线路5ooo余公里使全国电报局及营业处达到约15oo所。2在电话通信方面先抓紧了江浙地区的长途电话建设先后修通了沪宁线、沪杭线。1931年开始运用报话双用技术利用已有电报线路兼作通话使长途电话加快了展。3除交通部办理长途电话外也委托各省政府开办长话。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河北、湖南等省先后开办省内长途电话业务其中浙江省办的长话不仅沟通了省内各县还能越出省界与上海通话。广东省在广州香港间敷设地下电缆内有3o余对线路使用了可以延长通信距离的负载线圈全线长达16o余公里传音清晰为当时我国唯一使用地下电缆的长途电话系统。到1934年6月以前天津、南京、上海、青岛、广州、杭州、汕头、武汉等城市的市内电话设备也由早期的磁石式、共电式人工交换机逐步改为步进式和旋转式自动电话全国电政也逐渐走向统一。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挪用英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中的导淮经费用于建设苏、浙、皖、赣、鄂、湘、豫、鲁、冀九省的长途电话计划共3ooo余1《中国近代邮电史》第117页。

    2《中国邮电百科全书》综合卷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年版第7o8页。3《中国近代邮电史》第185页。

    公里。1934年1o月红军开始长征蒋介石为了围追堵截红军临时又增建成都至巴县、成都至峨嵋、巴县至贵阳等长途线路。到1936年6月全国长途电话线路已达47ooo余杆公里通话设备也有所扩充。业务方面也有一定改进如长途业务分普通、加急、传呼及预先等4种。通话计费时间单位分3分钟、5分钟两种收费标准按距离计算。并逐步把省办长话纳入统一的长话网之中。

    长途电话在适应军政需要和加强指挥调度方面的显著作用引起南京政府的重视因而在短期内有了迅展。

    1936年浙江省电话局在杭州、温州间先安装德式单路载波电话机以便在原有线路上增开电话随后交通部也筹备引进英美通用的载波电话机。1937年后在重要长途线路上采用载波交叉技术以提高通话质量并增加载波电路数相应采用单路载波和三路载波等提高话线利用率、增加通话容量的新技术。1真空电子管的明促进了无线电的展1919年北京设立远程收报处利用新型真空管的无线电收信机抄收欧洲的新闻广播。五四运动中当北京无线电台的收报员收听到巴黎电台关于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消息后立即通知正在新华门总统府前静坐的学生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们继续斗争的热情。1为对抗日本对东北的干预和侵犯东北地区采取了加快展无线电通信的措施。1923年在张学良的支持下一批留学生和无线电工程技术人员来到东北开始在沈阳筹建大型短波无线电国际电台。1927年6月沈阳国际电台竣工先后安装了德式1o千瓦和2o千瓦电子管短波报机和美式2o千瓦短波报机各一部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无线电台。沈阳国际电台的建成使原来由外国人承办的三个水线公司的国际电报业务有5o%转到沈阳台。此后南京、上海、北平、天津、汉口、福州、厦门、青岛、济南、宜昌、宁波、安庆、杭州、吴淞、芜湖、蚌埠、屯溪、汕头、广州等地先后建立27个短波电台无线电通信得到很大展进一步打破外商对我国国际通信的垄断。193o年在上海建成规模更大的国际无线电台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安装了15千瓦、2o千瓦的大型电子管短波射机多部并在我国第一次采用新的遥控制度即将中央控制室设于市内而报台收报台则分设郊区两地。电台天线采用定向集射天线报用凿孔快机收报用波纹快机先后开通了马尼拉、爪哇、香港、旧金山、柏林、巴黎、日内瓦、莫斯科、伦敦、东京、罗马等直达无线电报电路通报质量良好。在爱国民众的支持下国际电台的业务收入大幅度增加外国水线公司和电台的业务一落千丈彻底打破了大北、大东、太平洋三个水线公司对我国国际电报的垄断也迫使在我国擅自设立的外国电台作出“不再收1《中国近代邮电史》第186页。

    1《中国近代邮电史》第136页。

    商电”的承诺。1(四)抗日战争期间的电信早在抗日战争爆以前日本帝国主义早就利用所谓“满洲国”的名义在1933年9月成立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简称“满洲电电”)垄断了东北地区的电信作为侵华战争的重要工具。七七事变后日本对华北、华中的电信事业进行武力劫夺1938年8月设立华北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简称“华北电电”)同样由日本政府和其军部所控制并为支持侵华军事的需要相应建设了一些地下电缆和自动电话。随着侵略战争的不断深入又成立了华中电气通信株式会社(简称“华中电通”)其高中级人员均为日本人连电信资费也以日本军用票为单位完全为军事侵略而服务。太平洋战争爆后日本又接收了美商在上海的电话公司等企业从而使所有沦陷区的电信均成为日本侵华的工具。抗日战争使我国电信事业蒙受极大损失据国民党政府交通部统计战前全国共有电报线路95ooo余公里抗战中被破坏和被日军占用达45ooo公里;战前共有长途电话线路53ooo余公里战后被毁及沦陷被占用达23ooo余公里。2至于电信设备和器材被毁或被占用更是不计其数。

    为解决大后方国际通信和军事通信的紧迫需要国民政府以成都为中心分别建立了直通伦敦、柏林、日内瓦、莫斯科、旧金山、马尼拉、万隆、西贡以及香港等地的无线电路通过昆明建立了直达仰光、河内和香港的无线电路。交通部还向美英两国借款在重庆开凿山洞建设国际电台于1944年开始与国外通报。在技术方面除了引进三路载波外从1943年开始创办中心制长途电话网以重庆、衡阳、西安为中心设立直达线路经过增设和调整载波机线形成辐射式通信电路使大后方通信有了一定的展。但电政经济仍是连年亏损除由政府贴补一部分外只有不断提高电报价格并向储汇局透支或举借外债勉强度日。

    (五)抗战胜利后的电信1945年8月国民党政府的接收人员在接收通信业时你抢我夺一片混乱。例如安徽、山西、上海、苏州的地方当局与交通部之间为市内电话的所有权争吵不休上海顾家宅电台竟被市政府公用局与交通部两家瓜分。再如上海的市内电话在美国压力下经蒋介石亲自批示交还原主但实际上不仅交还了原美商的上海电话公司产业还一并把原属交通部产权的南市、闸北电话设施也一并交给了美方。1紧接着国民党又悍然动了全面内战致使生产凋敝物价飞涨。以电报资费为例1945年日本投降后电报每字资费为法币2o元1948年71《中国邮电百科全书》综合卷第7o9页。

    2《中国近代邮电史》第199页。

    1《中国近代邮电史》第2o6页。

    月21日增为每字法币4万元。在这样的形势之下电信业的展难以为继。到1949年底由新中国接管的电信局有6oo余处长途电信线路145ooo余对公里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1万余门。2(六)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电信中国**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广大解放区十分重视电信的展。电信把被分割的各个革命根据地以及国民党统治区和日伪沦陷区用无线电波连接起来成为**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党政工作和革命战争的重要手段。**曾把人民电信誉为“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1928年**中央决定创建无线电通信抽调人员赴苏学习并在上海秘密举办无线电训练班。193o年1月在上海的**中央和设于香港的南方局实现通报。1931年初中央苏区利用缴获的电台创建了红军无线电大队和无线电训练班王诤任队长实现了苏区内以及与上海中央的无线电联系。各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也相继建立了无线电台。抗日战争爆后八路军、新四军的无线电台6续设至团一级。在敌后则建立了一些地下电台陕甘宁边区的党政、财经和新闻部门也装备了无线电台。194o年12月3o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与此同时延安通信材料厂制造了各种无线电台和通信器材。1946年后人民解放军利用缴获的美式军用通信设备改善通信条件和装备水平并6续把新解放的地区所接管的载波电报、大功率电台等设备移交给人民政府向民众开放。

    在有线电话通信方面193o年中央苏区成立工农红军第一个电话队开始以江西瑞金为中心设立长途电话网。中央分局和军委与红军各师、苏区各县以及作战前沿都能接通电话。虽然设备均为人工接通的摇把子式电话但在战役指挥、部队调动、后勤保障、政权建设等各方面电话网均挥了重要作用。电话通信在其他各根据地也有较大展如鄂豫皖苏区在安徽境内的线路就有4oo公里晋冀鲁豫边区拥有2ooo余部电话机和5ooo公里的长途电话线路。1948年以后由于大城市相继解放并由人民解放军接管电话设备迅改善由全部是人工磁石式电话逐渐增加共电式人工电话及步进制、旋转制等自动电话设备电话开始由军用转为军民分用并6续向民众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邮政电信的困难和混乱的局面彻底收回了我国的通信主权邮电通信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2《中国邮电百科全书》综合卷第7o9页。

    第五节其他重工业兵器在北伐战争前我国的兵器工业又有一定的展出现了一批新的武器及弹药品种使军队的装备得到不断改进。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军政部设立兵工署统管全国兵工事宜对所接管的兵工厂按专业化原则进行调整和扩充并组织人员研制新兵器和改良兵器的战术技术性能。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兵器工业较清政府和北洋政府时期有明显的展。兵器制造方面注重统一制式改良兵器结构提高兵器威力;科学技术方面重视培养专门人才建立科研机构加强对新兵器的研究;步枪、轻重机枪、迫击炮等轻兵器和弹药其数量和质量都是近代历史最高水平;军用望远镜、测远镜、瞄准镜等光学器材和防化器材也由试制转入成批生产。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展轻武器的同时对重型武器、反坦克武器和防空武器的研制及生产不够。

    (一)枪械北洋政府时期除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前名山西机器局)1924年开始仿制、1928年正式出品日本大正38年式6.5毫米步枪外所有生产步枪的工厂均统一生产7.9毫米步枪。从1928至1937年生产步枪的工厂所产以7.9毫米步枪为主略加改良。1934年军政部向德国订购1万支1924年式毛瑟枪兵工署将其图纸交由巩县兵工厂进行仿制1935年正式投入生产命名为24年式步枪。后又命名为中正式步枪取代了原先生产的7.9毫米毛瑟步枪。此后其他各厂也生产中正式步枪成为1937至1949年间的主要步枪品种。194o年第二十一工厂奉令转产中正式步枪。该厂重新设计改进加工方法所产新中正式步枪性能优于原中正式步枪及该厂原产的汉阳式步枪。在我国步枪展史上汉阳式和中正式两种步枪是较为成功的其生产时间最长、产量也最大。据不完全统计1928至1949年间国民政府统治区的兵工厂共生产步枪181万余支。

    这一时期重机枪主要生产马克沁重机枪和三十节重机枪。1924年金陵制造局按照德国最新的19o8年式马克沁重机枪产品图进行制造。金陵兵工厂于1934和1935年对此枪加以改进使其性能有所提高并命名为24年式马克沁重机枪定为制式。另一种是三十节重机枪该枪是汉阳兵工厂据美国勃郎宁m1917式重机枪仿制而成。该枪试制成功时间是民国十年十月十日故命名为三十节重机枪定为制式。其他各厂也先后生产并加以改进。这一时期轻机枪主要是捷克ZB26式轻机枪由天津大沽造船厂于1927年仿制成功以后其他厂也进行生产并不断改进因性能良好被定为制式。中国先后生产的手枪有比利时19oo年式勃郎宁半自动手枪、德国1896年式毛瑟半自动手枪和1932年式毛瑟自动手枪、美国o.32英寸史密司威尔逊左轮手枪。1896式7.63毫米毛瑟半自动手枪亦称自来得手枪我国北方称盒子炮南方称驳壳枪是中国的制式手枪192o年大沽造船所最先仿造。

    冲锋枪又名手提式机关枪中国制造过的有美国1921年式汤姆生冲锋枪、德国1918年式柏克门冲锋枪、美国m3a1式冲锋枪等。其中m3a1式冲锋枪被定为制式冲锋枪。

    信号枪即信号手枪分单管和双管两种1934年金陵兵工厂最早开始生产此后其他工厂也组织生产。

    枪榴弹射筒是专为步枪射枪榴弹时配在枪口上的一种装置。1928年重庆武器修理所开始制造枪榴弹和射筒。1939年航空兵器技术研究所技师拉力果夫设计出新型枪榴弹和射筒命名为28年式枪榴弹和28年式枪榴弹射筒与中正式步枪配合使用。

    (二)火炮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国的火炮仿制及生产有一定的展。生产山火炮的工厂主要有上海兵工厂、金陵兵工厂、汉阳兵工厂、东三省兵工厂(1931年前)、太原兵工厂、山西军人实习厂、广东第二兵工厂等。所产火炮品种较多有山炮、野炮、榴弹炮、平射炮、迫击炮等。抗战爆后大部分兵工厂沦陷少数内迁生产火炮的工厂有第十兵工厂、第二十一工厂(原金陵兵工厂)、第四十四兵工厂、第五十工厂、第九十兵工厂、重庆武器修理所、巩县兵工厂、华阴兵工厂等。这时主要是生产迫击炮同时试制了部分战车防御炮。抗战胜利后除生产其前所产各种火炮外还试制过无坐力炮、高射炮和火箭射筒等。

    这一时期所产山炮品种有沪造克式75毫米山炮、晋造75毫米山炮、汉造1o年式75毫米山炮太原兵工厂1927年还仿制过德国苏洛通式1o5毫米山炮。其中晋造75毫米山炮的威力最大而且增加了高低和方向射界。所产野炮主要是仿制德国克虏伯式75毫米野炮也有77、88、1o5毫米的。山西军人实习厂1929年仿苏洛通式88毫米野炮试制成功晋18年式88毫米野炮。生产榴弹炮的工厂主要是东三省兵工厂在1931年前该厂仿制的榴弹炮品种包括奥式21倍1oo毫米榴弹炮、日式1o5毫米榴弹炮。日本38式15o毫米榴弹炮、日本18式29倍1o5毫米加农炮其他一些工厂也生产过部分榴弹炮。东三省兵工厂还仿制过日本大正11年式37毫米平射炮。至1931年共生产37o门。汉阳兵工厂1929年也试制成功37毫米平射炮但未正式生产。

    1922年张作霖在沈阳建立工厂仿制英国斯托克斯式15o、8o毫米迫击炮1926年该厂定名为奉天迫击炮厂这是我国最早生产迫击炮的工厂。由于迫击炮结构简单重量较轻运动灵便操作方便故其他各厂纷纷组织生产抗战时期迫击炮更是各厂所产火炮的主要品种。所产迫击炮的品种以英国斯托克斯式、法国布郎德式为主包括6o、8o、82、1o5、12o、15o毫米等多种型号。在生产过程中各厂不断进行改进使迫击炮的性能大为提高。1944年兵工署将德**队使用的新式迫击炮照片送交第十工厂令其按照片进行仿制该厂在做了一定改进后于1945年试制成功命名为37年式53毫米迫击炮。

    抗战时期日军的装甲车和战车对中**队构成很大威胁其装甲厚度为16至25毫米是平射炮所难以抵御的只有战防炮才具有对战车的防御能力。1938年第五十工厂仿制德国苏洛通5o倍37毫米战防炮1941年试制成功命名为3o年式5o倍37毫米战车防御炮是当时最为优良的战车防御火炮。

    此外这一时期还试制过高射炮、无坐力炮、火箭射筒等火炮。我国近代的高射炮完全依靠进口虽有部分工厂仿制和改制过57、2o毫米高射炮但是数量甚微。1944年第二十一工厂试造麦特森2o毫米高射炮当年1o月试制成功但只生产了4门便停造。1946年第二十一工厂仿制美国2.36英寸(6o毫米)m6a3式火箭射筒1947年仿制成功命名为36年式2.36英寸火箭射筒。1946年第五十工厂仿制美国T18式57毫米无坐力炮1947年11月试制成功命名为36年式57毫米无坐力炮。

    (三)弹药弹药包括枪弹、炮弹、手榴弹、枪榴弹、掷榴弹、航空炸弹及水雷、地雷等爆破器械品种繁多消耗量大。

    在枪弹方面根据步机枪的口径和其对枪弹性能的要求我国近代先后生产的步机枪弹有7.9、6.5、7.62、7.7毫米等种类。其中7.9毫米枪弹是近代生产的主要步机枪弹它用于汉阳造1898年式毛瑟步枪、中正式步枪、马克沁重机枪、三十节重机枪、捷克式轻机枪和启拉利轻机枪等。品种有圆弹、尖弹、重尖弹和钢芯弹。生产的工厂有第二十、二十五、四十、四十一工厂其中第二十工厂生产的时间最长(193o—1949年)产量最多(11.o8o5亿)是国内的枪弹生产基地。其他各种枪弹也有不少工厂生产过主要用于日式、俄式、美式步机枪。

    手枪枪弹在其口径与冲锋枪口径相同时也使用于冲锋枪同样冲锋枪弹也适用于手枪。在近代众多手枪枪弹生产工厂中第二十工厂的产量最多仅194o至1948年该厂就生产了992万。

    中国近代的手枪信号弹生产1935年始于金陵兵工厂(后改称第二十一工厂)截止194o年共生产4o.9万西北化学厂、应用化学研究所、第十、四十四、六十工厂也曾大量生产口径为26.8毫米分光、烟两种。

    1941年第二十五工厂先生产美式o.45英寸(11.43毫米)冲锋枪弹。1947年第九十五工厂也开始生产至1948年共生产2o8o万。

    在炮弹方面中国近代生产山炮弹的工厂有上海兵工厂、汉阳兵工厂、第一、十一、五十、九十工厂和西北实业公司的西北修造厂等生产的品种有克式、汉1o年式、晋36年式、日94式、卜福斯式、斯乃德23年式75毫米山炮弹。

    生产野炮弹的工厂主要有巩县兵工厂(后改称第十一工厂)、第一工厂、东三省兵工厂、第五十工厂、山西军人实习厂(后改称西北制造厂)等品种有克式75毫米、日38年式75毫米、辽14年式77毫米、晋18年式88毫米等几种。

    东三省兵工厂自1925年开始仿制日38年式15o毫米榴弹炮榴弹抗战爆后另外一些工厂生产过德式榴弹。抗战胜利后西北化学厂仿制过日38年式15o毫米榴弹。

    生产平射炮炮弹的主要是东三省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前者生产的称辽14年式37毫米平射炮弹后者自1928年开始生产37毫米平射炮弹。

    1928年后由于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爆火炮生产的品种大为减少炮弹产量也相应减少只有迫击炮弹的品种和数量有大幅度的增加生产的工厂也多1928至1949年共生产各种迫击炮弹1635.58万。

    中国近代生产的手榴弹以仿制为主品种有德式、俄式、法式和麻尾式等一般分为木柄手榴弹、无柄手榴弹、特种手榴弹三种。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开始试制手榴弹因其是步兵的主要装备之一消耗量大先后从事生产的工厂甚多并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实践经验的丰富而不断展。

    中国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便开始制造地雷抗战爆前汕尾制弹厂、广东兵器制造厂、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和新疆兵工厂等先后生产地雷。抗战爆后地雷耗用量很大生产的工厂增多。第二十、二十四、三十一、四十、四十三工厂和第二十一工厂的安宁分厂都大量生产。

    此外这一时期随着战防炮、无坐力炮、火箭炮、高射炮、枪榴弹射筒的试制也有部分工厂生产与之匹配的弹药同时还有一些工厂生产过不同种类的航空炸弹。

    (四)火炸药在火药方面我国近代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生产栗色火药和无烟药后黑火药的产量大为减少。抗战期间由于梯恩梯不能进口第二工厂复建黑火药厂194o至1942年便生产黑火药84o吨用作手榴弹等的弹体炸药。而栗色火药在无烟药大量生产后也逐渐被淘汰1928年以后便停止生产。我国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开始大量生产无烟药这一时期生产无烟药的工厂主要有上海兵工厂、金陵兵工厂、汉阳兵工厂、梧州永安无烟药厂、山西无烟药厂、东三省兵工厂、第二十三工厂、西北化学厂等。至1949年中国仅有第二十三工厂和西北化学厂生产无烟药。

    在炸药方面我国起步较晚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才正式研制和生产苦味酸、梯恩梯和硝铵炸药先后生产的工厂有汉阳火药厂、梧州永安无烟药厂、山西军人实习厂、东三省兵工厂、第二十六、二十三工厂和第九十工厂二分厂等。

    (五)防化器械和化学战剂在防化器材方面我国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制造防毒面具为主兼造地下掩体用的滤毒装置及消毒器材的制造工厂或工场。其中有地方政府办的而大多数是兵工署所辖的企事业办的。自1931年起先后建立防毒面具研制、生产的单位有:东三省兵工厂、广东科学研究所(1937年并入广西兵工厂筹备处)、南京中央工业试验所、金陵兵工厂、巩县兵工分厂、西北制造厂、广州面具厂、广东第一兵器制造厂以及上海强华实业公司、保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捷和钢铁制造厂等。防毒面具的制造经历了仿制、改进的过程先仿制意大利的23年式后转为仿制德国的24年式。对德国24年式防毒面具的口部装置进行改进改称为民国27年式第四十二工厂生产时又改称42年式。抗战时期第二十三工厂(即巩县兵工分厂)生产各种简易的防毒口罩、手套、袜、衣裤和马匹蔽复物均采用纱布或棉布经过处理缝制而成。

    化学战剂根据其性质和用途分为化学毒剂、纵火剂、烟雾剂、照明剂和信号剂5类。对装填此类战剂的弹体或容器通称为特种弹。中国化学战剂的生产始于1936年。1932年由美国人设计、1935年建成的巩县兵工分厂于1936年正式投产生产两种化工原料(硫酸、烧碱)和三种毒剂(催泪剂、喷嚏剂、泡肿剂)。1937年11月该厂迁四川泸县改名第二十三工厂。1943年建成化学毒剂工场因进口原料中断而未生产。1948年曾生产催泪手榴弹、催泪喷嚏手榴弹和催泪抛射弹。

    (六)军用光学器械1936年前中**用光学工业还是一片空白所适用的军用光学仪器完全依赖进口。为解决中国自制军用光学器材问题1936年南京建立了军用光学器材工厂筹备处抗战爆后筹备处先迁往重庆后再迁往昆明。1939年1月正式成立第二十二工厂。1942年1月该厂与第五十一工厂合并组成第五十三工厂。第二十二工厂自成立至合并组成五十三工厂后主要是生产军用观测仪器和火炮的瞄准具。

    观测仪器包括望远镜、测远镜、象限仪和指南针。1939年1月第二十二工厂开始试制并生产6x3o倍双筒望远镜。194o年初该厂开始试制8o厘米倒影测远镜此镜共1135个零件由外管、内管、五棱镜、物镜和目镜等部件组成是一种精度高、加工难度大、集观察与测距于一体的精密仪器。象限仪用于校正炮管位置和测量火炮的俯仰角1943年第五十三工厂试制生产了1oo具后未再生产。1942年第五十三工厂仿制德国式军用指南针至1949年共生产9541o具。

    瞄准镜是火炮必配的装置它用于提高火炮射的命中率。194o年第二十二工厂开始仿制奥式迫击炮瞄准镜和法国布郎式迫击炮瞄准镜前者生产很少后者产量较大。1944年第五十三工厂试制美式迫击炮瞄准镜因只能用于6o毫米迫击炮故未正式生产。同年该厂根据生产奥式、法式、美式三种迫击炮瞄准镜的经验设计出一种适合各种口径迫击炮且性能优良的瞄准镜1947年正式投入生产至1949年共生产1.6万具。1947年第五十三工厂开始试制37毫米战车防御炮瞄准镜用于美式37毫米战车防御炮1948年生产了54o具。1947年该厂将日96式瞄准镜改装为57毫米无坐力炮瞄准镜至1948年共改装了351具。同年该厂还参照美式57毫米无坐力炮瞄准镜资料试制成功57毫米无坐力炮瞄准镜。

    化工二十世纪初期随着世界化学工业的展中国基础化学工业进入了创立时期以“北范南吴”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开始生产纯碱、烧碱、合成氨、硫酸、硝酸、盐酸、漂白粉等化工原料。同时国营兵工厂也生产硫酸、硝酸、炸药等产品在玉门还建立了石油基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的东北、华北地区也建立了一些化工厂和炼油厂陕甘宁等根据地兴建了一批型化工企业。由于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时期化学工业展缓慢化工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

    (一)范旭东的永利系统1.中国制碱工业的兴起。

    二十世纪初中国的轻重工业有了初步展纯碱的用量不断增加当时国产的天然碱和一些作坊厂用路布兰法生产的碱不仅质量低成本高而且产量满足不了需要因此市场完全被进口“洋碱”占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交通梗阻进口纯碱数量减少碱价上扬七八倍致使国内以碱为原料的工厂纷纷倒闭设厂制碱已成为当时迫切的需要。

    1919年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兴建永利碱厂邀请当时在美国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侯德榜回国主持永利厂的技术工作。永利碱厂在没有专利的情况下探索苏尔维法制碱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于1924年8月13日生产出第一批纯碱但产品含铁量较高颜色红销售困难生产也常出事故。侯德榜带领技术人员改进了设计更换了许多设备而且设法往碳化塔中放入少量硫化钠使之与铁塔内层作用在表面结成一层硫化铁保护膜终于在1926年6月生产出雪白的纯碱。1926年8月该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此时永利碱厂日产量为3o吨后来达到18o吨成为亚洲最早的一个制碱工厂。193o年该产品又获比利时工商博览会奖章。此时永利碱厂又扩大再生产兴建了烧碱车间产品更趋完善。

    1931年侯德榜撰写了《纯碱制造》专著第二年以英文在纽约出版。此书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关于苏尔维法制碱技术的权威科学著作在不少国家一版再版轰动了国际化工界。

    2.从苏尔维法到侯氏碱法。

    1937年日本进一步入侵中国天津沦陷后永利碱厂被迫关闭范旭东在乐山的五通桥筹建永利川厂。但用四川的低浓度地下盐卤为原料采用苏尔维法制碱面临成本高、废液无处排放等困难。这时德国新明一种制碱法叫察安法原盐的利用率可以提高到9o—95%同时可以利用制碱废液生产副产品氯化铵。永利川厂决定购买察安法制碱专利。但因德方技术封锁和附加条件苛刻而未能实现。侯德榜回国后决心自己开制碱新工艺。1938至1941年他先后在香港、上海和纽约等地领导新法试验在艰苦的条件下分析了2ooo多个样品做了5oo多次循环试验终于使新工艺初步获得成功。1941年3月15日经范旭东提议将这一新工艺命名为“侯氏碱法”(hou’spronetbsp;年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食盐利用率达98%。一个与察安法截然不同、有自己特色的氨碱联合流程——侯氏碱法试验成功1。它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产品成本使纯碱成本仅为苏尔维法的4o%并且可连续性大规模生产。1943年底在五通桥召开的中国化学会第11届年会上公布了这一成果。同年12月侯德榜被选为英国皇家化学工业学会名誉会员。侯氏碱法使我国制碱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此法曾向国民党政府申请专利获得批准。但限于当时四川的条件未能投入工业化生产。侯氏碱法的工业化生产直到解放后的1964年才实现并正式定名为“联合制碱法”。

    3.从制碱到制酸。

    三十年代初我国农村利用硫酸铵作肥料的风气很盛而硫酸铵又全赖进口每年进口量达2o万吨。为此范旭东决定承办硫酸铵厂。1934年他改组永利制碱公司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在南京筹建永利硫酸铔厂2。由侯德榜率领6名技术人员赴美国考察负责设计、购置设备等工作。在合成氨的工艺设计上引进美国氮气工程公司的先进技术采用哈伯—波时法。1937年2月工厂建成投产日产硫酸112吨硫酸铵16o吨硝酸1o吨合成氨39吨为当时远东第一流的大型化工厂。

    永利碱厂和硫酸铔厂的建设为中国自力生产酸碱两大基本化工原料打下了工业基础正如范旭东所:“中国基本化工的两翼——酸和碱已经成长听凭中国化工翱翔不再怕基本原料缺乏的恐慌了。”1(二)吴蕴初的天原系统1921年吴蕴初与上海张崇新酱园的老板张逸云合伙办厂由吴蕴初提供技术生产味精商标为“佛手”厂名叫“天厨”。1923年8月正式成立公司由张逸云任总经理吴蕴初任经理兼技师建立了粗制工厂和精制工厂正式定名为上海天厨味精厂。产量由1923年的3ooo公斤逐年增加到1侯氏碱法的主要反应是:2硫酸铔厂即硫酸铵厂。1945年范旭东建议改“硫酸铔”为“硫酸铵”。1知峰:《范旭东——我国化学工业的拓荒者》《中国科技史料》198o2—2。1928年的51oo公斤。吴蕴初不断改革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使味精在国内外赛会上连续获奖迫使日本“味四素”退出中国市场。1926—1927年先后向美、英、法等国申请了专利1928年又增设淀粉厂生产淀粉、糊精、葡萄糖、酱色饴糖等产品。

    由于生产味精的主要原料盐酸完全依靠从日本进口而且用陶罐盛装笨重易碎运费奇高。为摆脱受人牵制的局面吴蕴初又于1929年在上海周桥开办了天原电化厂(上海天原化工厂的前身)。193o年1o月中国最早的氯碱厂天原电化厂正式开工投产日产烧碱2吨、盐酸、漂白粉各3—4吨。由于天原厂的“太极”牌氯碱产品在国内市场畅销1931—1937年工厂进行了扩建烧碱日产能力已达1o吨。1937年七七事变后天原厂被迫停产。

    1934年吴蕴初为解决耐酸陶器的自给在上海筹建“天盛陶器厂”。

    同年建成“天利氮气厂”生产液氨和硝酸。1938年上海天原厂迁到重庆设厂重建194o年开工投产。1943年建立天原宜宾分厂。抗战期间吴蕴初还在香港设天厨味精分厂在重庆创办天厨川厂。

    “北范南吴”为建立中国基础化学工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