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迷雾小说网 www.m5xs.com,最快更新中国通史最新章节!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485—486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78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474页。

    这是恩格斯在一**o年八月五日致康·施米特的信里说的话。

    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3。斯大林指出“社会思想、理论和政治设施在社会物质生活的展即社会存在的展所提出的已经成熟的任务的基础上一经产生便反过来影响社会存在影响社会物质生活为彻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的已经成熟的任务为社会物质生活能进一步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这段话具体阐明了意识创造客观世界的学说这种创造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必须在已经成熟的社会任务的基础上进行1。

    斯大林说必须证明思想的伟大意义。“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而是生活本身所产生的可是它一旦产生出来就会获得巨大的意义它把人们联合起来组织起来并且在产生它的社会生活上打下自己的烙印——思想在历史运动中有巨大的意义。”2斯大林指出“有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有旧的思想和理论它们是衰颓的为社会上衰颓的势力服务的。他们的作用就是阻碍社会展阻碍社会前进。也有新的先进的思想和理论它们是为社会上先进的势力服务的。它们的作用就是促进社会展促进社会前进而且它们愈是确切地反映社会物质生活展的需要它们的意义就愈大。”3斯大林的这些论述已经为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它是探索社会变革时期哲学思想的阶级性的一盏明灯。

    在社会变革时期思潮的激荡特别强烈。在新旧绝续之际方生未死之间旧的、衰颓的要挣扎不肯退出历史舞台;新的、先进的要上升要登上历史舞台。这样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就很激烈很尖锐。即使新的取得了胜利也还有摧陷廓清的任务敷陈新义的任务不是很简单的。斯大林说:“上层建筑是由基础产生的。但这决不是说上层建筑只是反映基础它是消极的、中立的对自己基础的命运、对阶级的命运、对制度的性质是漠不关心的。相反地上层建筑一出现就成为极大的积极力量积极促进自己基础的形成和巩固采取一切办法帮助新制度去根除去消灭旧基础和旧阶级。”“基础创立上层建筑就是要上层建筑为它服务要上层建筑积极帮助它形成和巩固要上层建筑消灭已经过时的旧基础及其旧上层建筑而积极斗争。”1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写成于一九五o年总结了十月革命时期以及苏联建国时期前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政治斗争和理论斗争的经验对上层建筑思想意识的反作用问题作了极精辟、极深刻的论述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是无产阶级解放自己、解放全人类的武器。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又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当无产阶3《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第228页。

    1《斯大林选集》卷下第438—439页。

    2《斯大林全集》第一卷第1o6页。

    3《斯大林选集》卷下第438页。

    1《斯大林选集》卷下第5o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5页及9页。

    级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革命的理论就是掌握了战斗的武器就能够确定方向认清前途对工作充满信心相信我们的事业必定胜利从而进行实际的革命斗争使革命事业一步步地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可能有被压迫阶级即历史上最革命的阶级的世界上最伟大的解放运动。革命理论并不是谁臆想出来的东西它是从世界各国的革命经验和革命思想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

    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即将崩溃的问题去考察**的未来展问题。无产阶级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不只是掌握了伟大的认识工具而是运用它来挥伟大的组织作用、动员作用和政治作用战胜敌人建立自己的统治并进行通向**的伟大建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来已经将近一个半世纪。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经过了极其艰辛的历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迄今为止已有十多亿人口摆脱了被奴役、被剥削的处境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胜利前进。但是距离**事业的全部胜利路途还遥远还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和巨大的牺牲才能一步一步地接近那无产阶级以及全人类所向往的光辉的顶点。

    社会意识形态的各种表现形式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为宗教为哲学(包括政治法律观点和道德)为文学为艺术。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

    恐惧创造神。现代宗教的根源就是对资本盲目势力的恐惧。这种势力确实是盲目的因为人民群众不能预见到它。因为它使无产者和小业主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能遭到“突如其来的”、“出人意料的”、“偶然生的”破产和毁灭使他们变成乞丐变成穷光蛋变成娼妓甚至活活饿死。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压抑、灾难、残酷的折磨是现代宗教的社会根源。马克思指出:“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1宗教决不会自行消亡。宗教的消亡需要唯物主义无神论的长期战斗。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中世纪把意识形态中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因此当时任何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都不得不采取神学的形式。对于完全受宗教影响的群众的感情来说要掀起巨大的风暴就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现。汉末的黄巾起义、北宋的方腊起义、元朝的红巾军起义、清朝的白莲教起义都是披上宗教外衣的。德国的农民战争也是如此。

    哲学这门学问在历史展的进程中不断变化。旧哲学被称为科学的科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三卷第96—97页。

    学它包罗着关于世界的知识并以自己代替一切科学。各种具体科学的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结束了旧哲学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前的旧哲学不同它不是站在其他科学之上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的学说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的最一般的展规律的学说是科学认识和革命改造的武器。政治、法律观点和道德学说也是哲学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答复不同哲学阵营就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凡是主张存在是第一性、思维是第二性的为唯物主义哲学。与此相反的则为唯心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才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跟唯心主义哲学斗争中展起来的。列宁指出“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变做任何估计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1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的哲学是不可能有的。宣传哲学的“无党性”和“全人类性”只能是欺骗。

    文学和艺术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剧本。艺术包括音乐、书画、雕塑、戏剧、电影。文学和艺术一般是诉诸感情的形象思维的形式。

    文学和艺术具有倾向性。马克思说:“请回忆一下织工的那支歌吧?这是一个勇敢的战斗的呼声无产阶级在这支歌中一下子就毫不含糊地、尖锐地、直截了当地、威风凛凛地厉声宣布它反对私有制社会。”2恩格斯指出“我决不反对倾向诗本身。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是有强烈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现代的那些写出优秀的俄国人和挪威人全是有倾向的作家。”1在中国诗经里的《伐檀》、《硕鼠》有强烈的倾向性。历代著名的文学家屈原、贾谊、杜甫、白居易、苏轼、王安石、6游、辛弃疾、关汉卿、施耐庵、王实甫、吴承恩、曹雪芹都是有政治倾向性的作家。文学和艺术的生命和价值全在它具有为人民的政治倾向性。

    为人民的文学和艺术就是站在人民一边与人民同患难、共呼吸为人民的利益服务。这样的文学和艺术就是优秀的文学和艺术它大量地记录在文学史和艺术史上。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的传统。

    在今日文学和艺术就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宣传进步思想宣传**思想鼓舞、赞美人们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高尚志趣和情操。但是也要注意做到象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不要把“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中国的文学和艺术是在不断吸取民间文学和艺术的营养中展、长大的。诗、词、都是如此。戏剧更是来自民间。中国的文学和艺术熔铸着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精魂这是不容忽视的。

    1《列宁全集》第一卷第379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483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454页。

    中国的文学和艺术不断地接受外来文学和艺术的影响。例如佛教艺术和讲唱文学就是如此。近代、现代文学和艺术的外来影响更为显著。

    第二节中国哲学、社会政治学说的历史展上古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学说上古哲学思想指奴隶社会的哲学思想。中国奴隶社会的哲学思想从殷代后期起经历了殷及西周、春秋、战国三个阶段。殷周之际是古代思想的起源时期;西周则学在官府;周室东迁前后官学崩溃这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第一阶段。周王东迁以后的思想以至春秋邹鲁缙绅先生的《诗》《书》传授之学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第二阶段。孔墨显学战国百家并鸣之学周秦之际的思想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第三阶段。对古代哲学思想的这三个阶段《庄子·天下篇》曾有所论述。

    商代后期以干支相配成的六十甲子明确无误地刻在甲骨上。以六旬为循环的纪日法是中国历法的基础。历法反映关于人类对天体运行和时间的较精确的计算它起源甚早。殷代先公上甲微就以十干的日命名以后■、■、■都沿袭这种称谓方式。他们是成汤以前的先公。生活在夏朝的商之先公以十干命名则干支纪日的历法当起源甚早。历法与天体运动的神话相伴随纪实观念又与禋祀祖先相联结从中形成了礼。殷代后期礼器的大量出土表明当时确实存在着《论语》所提到的殷礼。礼器的多端以及纹饰的精致既说明青铜冶铸技术的进步也说明殷礼已相当繁缛。

    殷虚文字是单字象形。单字证明其无复杂语言;象形反映其对周围事物观察的朴素。这种文字指示出感性的摄取与劳动的接触是特别重要的。卜辞所涉及的社会生活的广泛、复杂表明殷人以人事诉诸鬼神的宗教意识的浓厚。罗振玉、董作宾、郭沫若对此都作过仔细的归类和分析。王国维根据卜辞而作出的商史研究具有开创性的价值。

    西周学在官府。西周王室掌握文化的官职是祝宗卜史。祝代表祭者向神致辞必须掌握关于神的历史知识。宗管理宗庙祭礼必须掌握关于氏族宗法的历史知识。卜掌管观兆的宗教事件必须掌握关于占卜吉凶祸福的知识。史掌管文书观察天象必须有关于自然现象及政治历史的知识。所谓“学在官府”的学就是这班文化官吏所专有的知识归根结底都与宗教有关。在主要的诸侯国如宋和鲁以及后来的楚也有这种掌握文化的官吏。

    周人的宗教思想是天命论至上神是上帝亦称皇天有福可怀有威可畏。人受生于天曰命。受天之命以统治天下曰天子。人民疆土乃天子之所有受自天亦受自先王。故须敬畏天威尊法先王以祖先神与上帝相配合。

    周人的道德思想以德与孝为中心德以对王孝以对祖。西周的金文及诗书多涉及孝与德的道德思想。如云“监悊厥德”(《克鼎》)“秉文之德”(《周颂》)“聿修厥德”(《大雅·文王之什》)“克明德慎刑”(《书·康诰》)“乃单文祖德”(《书·洛诰》)如云:“显孝于申(神)”(《克鼎》)“祖孝先王”(《宗周钟》)“绥予孝子”(《周颂·雝》)“永言孝思”(《大雅·下武》)“用孝养厥父母”(《书·酒诰》)“惟尔令德孝恭”(《书·君陈》)可见“有孝有德”(《大雅》)是西周的道德纲领。

    西周的政治思想通过颂与诰以宣扬。颂是后王歌颂先王的乐诗。由下而上的崇拜叫做“颂”。周颂用于禋祀先王多讲武功与农事称颂先王在政治经济上的成功。诰谓教训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谕戒叫做“诰”。《书》之诸诰如《大诰》、《洛诰》、《召诰》金文如《盂鼎》大抵指陈明天命、敬德、治民、营国的道理训戒子孙与多士、多方要服膺周先王的统治表率。颂与诰是用来对下属进行崇拜与服从教育的文字只有官府才能掌握所以说“学在官府”。

    西周末年王室逐渐微弱社会矛盾加剧平王乃被迫东迁。当时有大量诗歌暴露现实黑暗诅咒上天与祖宗责备上层贵族这是对统治思想的背叛具有进步性、人民性。这些诗歌被收集在《诗经》中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政权下移王官失守学术由官府下移竹帛乃下庶人西周学术“皆原于一不离于宗”向春秋“道术将为天下裂”转化(语见《庄子·天下篇》)。于是就出现了孔子开创私学聚徒讲学的新局面。

    西周的学术到了春秋时期还保留了它的旧形式。残存的官府文化官吏还抱着西周的学术传统苟延残喘。然而这仅如秋风中的残叶即将飘散。《庄子·天下篇》说:西周学术到了春秋之世“其明而在度数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但是毕竟王官失守了他们所有、所能明的只是仅存躯壳的形式了。春秋时期的诗书礼乐只是单纯的仪式而没有内容。西周文化成为死规矩。邹鲁之士、缙绅先生的学术就是专门背诵古训的儒者的职业。《说文》:“儒为术士之称”。术士犹艺士娴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习礼乐所以为相;习射御所以为将;习书数所以为宰。此为当时贵族之学亦懦所以进身于贵族之学。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就是传习诗书的儒者他们的时代早于孔子。

    春秋时期的唯物主义思想散见于《左传》。如云“五行”或亦曰“五材”如云“六气”都是指宇宙间的基本物质。又论及民与神的关系指出应先成民事而后致力于神。或指出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依人而行。或指出天道远人道迩。这些都表明人们相信人力而不甚相信神力;依靠切近的人道而不依靠遥远的天道闪耀着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芒。

    春秋末世战国初年孔子墨子开创了私学从此开始了诸子百家并鸣的局面。

    孔子生长在文化典籍丰富的鲁国接受了邹鲁缙绅先生的诗书传授之学。那时候王官失守学术下移孔子处身这种文化变革的时代先开了私学。私学是相对于官学而言的。惟官学失守乃有私学。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多人形成很有势力的学派。孔子的学术以“仁”和“礼”为中心仁就是承认人的地位礼就是讲究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言仁是革新的。讲礼是保守的。所以孔子的学术反映了新旧交替的矛盾。孔子周游列国当时的诸侯不能用他。他晚年退而著书编定六经。据说《春秋》是经过他笔削的《春秋》笔法成为后代史学家的准绳。孔子编定的经书经过汉朝提倡成为学术的正统对后世影响很大。孔子的教育学说很有价值有些原则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今天还在遵循。孔子死后弟子散处四方或者为诸侯师或者友教士大夫影响十分巨大。

    墨子稍后于孔子当战国初期。他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乃背弃而著《非儒》。其书多及生产劳动多言百工、商贾、宾萌、役夫反映其为身份微贱的生产者。墨子的主要主张为兼爱、非攻、节葬、非乐上同、尚贤天志、明鬼;反对奴隶主贵族依靠骨肉之亲无功富贵。书中《备城门》以下是兵书详言战争防御方术可见墨家非攻而不反战。墨家也是徒属弟子充满天下的学派其后学有墨辩有墨侠。终战国之世墨家学派传播甚广其巨子且远至西方的秦国。墨家学派直到汉初才衰落下去。所以孔墨二家韩非子称为“显学”。孙诒让谓:墨学之昌几埒洙泗。犷秦隐儒墨学亦微。至西汉儒复兴而墨竟绝。这里所说墨学的历史兴衰符合实际。

    孔子开创私学墨家踵兴。从此而后道、法、名、阴阳各家并兴。与儒、墨合称六家各以其学术相诘辩形成战国百家并鸣的局面。奴隶社会崩溃阶段的学术繁荣在学术思想史上放一异彩。

    汉初司马谈以黄老学派立场论六家要旨。其言虽有所见要不免偏颇。大抵自孔子而后战国大儒言仁义崇礼乐前有孟子后有荀子。孟子道性善议井田衍子思的思想绪余流于主观唯心主义。荀子言性恶重视后天的学习论天行重视人事的修治;博综各家非十二子赫然成为战国末年唯物主义思想的巨擘。

    道家称老庄。老子其人《史记》不能论定其时代。而《道德经》则显系孔墨而后战国时期的思想非议仁义批判礼制要回复到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淳朴之治。其所提出的“道”是天地万物之母但是恍惚不可捉摸不可名状没有物质基础。《道德经》反映着一个以“道”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庄子是没落奴隶主贵族“处昏上乱相之间”生活贫困衣履破敝不得不贷粟于监河侯。他既不能随时代而前进又不能把握当前的现实只能逃离人世处身于材与不材之间在矛盾中求得内心的宁谧。所以他齐死生、得丧、小大、多少、贵贱、是非乘道德而浮游泯然无累。庄子提出了越时间、空间的“道”“道”是不可认识的。这个“道”“神鬼神帝生天生地”是宇宙的根本。从“道”出庄子要求“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不要以人为改变天然。无用是最好的用越无用就越合于天道。处世的方法是“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是在命运面前听凭摆布的败北主义。庄子的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对后世影响很大。

    名辩思想包括名家与墨辩。名家惠施、公孙龙都逞诡辩。惠施合同异如说“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这种诡辩抹杀事物的质的差别把相异的事物视为同一。公孙龙离坚白谓“白马非马”谓“坚白石”离。“视不得见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白马论的逻辑特征在于把普遍的概念(马)与个别的事物(白马)抽象而绝对地分离开来把本质(马)与属性(白)抽象而绝对地分离开来。这是他所以陷于谬误、成为诡辩的原因。坚白论则认为色(白)性(坚)质(石)互不相关人物感觉(视觉与触觉)各各分离互不联系。现象不可知感性认识不可靠把诡辩推向极端。

    墨家后学墨辩有文字六篇:《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讲墨学的认识论、逻辑思想、科学思想在《墨子》书中自成一组。文字体例殆如《尔雅》文辞简约讹夺过多至为难读。今举其批驳名家公孙龙诡辩的论题如次。“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骊马马也。乘骊马乘马也。”(小取)。“于:石一也。坚白二也而在石。”(《经说下》)。一则批驳白马非马一则批驳坚白石离。由此可知墨辩的成书时代乃有晚于公孙龙者。

    法家称管、商、申、韩。《管子》驳杂非一家之言。《商子》大体出于商鞅的言论亦有后人依托。《申子》或近于道家。《韩非子》则集法家大成兼言法、术、势三者。其《解老》、《喻老》表明法家思想与《道德经》的关系。韩非时代及于秦王嬴政已是秦统一的前夜其思想为君主**政治鼓吹。

    阴阳家邹衍、邹奭著作无传。《管子》书中或有其绪论当俟考定。《吕氏春秋·应同篇》保存其五德终始之论。《史记》所载大九州之说为阴阳家思想的一端然而非其思想之最重要者。

    这里要提出来的是战国时期诸子书中关于思想统一要求的屡见。《管子》书中已见统一思想的端倪。《商君书》要求“燔诗书而明法令”禁绝游学。《荀子·非十二子》要务息十二子之说除天下之害把百家争鸣看成扰乱天下的邪说、奸言。《韩非子》则禁二心私学。所有这些成为秦统一天下以后“燔诗书百家语”以及“偶语《诗》《书》者弃市”政策的张本。

    中古时代正宗哲学的神学化从秦汉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中古时期即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中古时期历时二千年至一八四o年鸦片战争才进入近代。

    中古时期的正宗哲学是以儒家哲学为代表的。但是各个展不同的阶段具有十分不同的特点。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各以其不同的性格与风貌标志着正宗哲学的历史演化。但是正宗哲学的神学化性质是始终存在的。

    中古正宗哲学从董仲舒开始正宗哲学的神学化也从董仲舒开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六艺之科”的书籍成为经典。汉初的子学余绪由式微而归于斩绝经学的统治开始。西汉占统治地位的是今文经学。董仲舒的《公羊春秋》以其非常异议可怪之论独成为今文经学的大宗。他的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是正宗哲学神学化的标本。阴阳灾异之说天人感应之论人副天数之言土龙祈雨之术何莫而非神学。正是这个董仲舒被称为西汉大儒上承先秦儒家端绪其思想学说成为中古哲学的正宗。

    西汉今文经学《诗》、《书》、《礼》、《易》、《春秋》各立博士。弟子传习严守师说。而一经有数家之传是以互异。东汉白虎观会议旨在统一经说泯今文经学内部的纷歧。班固以古文学家而奉敕撰《白虎通德论》综合今文诸儒经说注释名词术语以神学为指归遂勒成一代今文经学的神学词典。汉代正宗哲学的神学化至此乃臻体系严密理论周至。这是经学史上的大事。尔后古文经学兴盛服、贾、马、郑多以古文经学为儒林大师。而郑玄尤以综罗今古学见称风尚为之一变。于是古文经学不能不说是哲学的正宗但是它有异于今文经学者在于不言灾异不为谶记所以其唯物主义思想透过实事求是的学风而显露。这是值得注意的。

    魏晋玄学以《易》与《老》、《庄》为三玄。以孔子与老子为“将无同”以“名教”为出于“自然”其消融儒言于道家的特点非常明显。何晏注《论语》王弼注《易》与《老子》未尝不揭仁义之言加诸道德之上。葛洪外儒术而内神仙要亦时代风会使然则玄学作为正字哲学的神学性质固甚分明。

    魏晋玄学的统治时间并不止于魏晋。可以说整个三国两晋南北朝都是玄学统治。在玄学统治期间经学仍在展特别在北方经学未尝中绝。江左也有经学战乱频繁人民流散书籍不易保存好象经学销歇似的实际情况并不如此。

    隋唐是佛学各宗派创立、展的时期。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禅宗四大宗派之中尤以华严宗与禅宗影响为大。它们无疑地具有正宗哲学的性质而不是传统所说的“异端”。隋唐经学应数《五经正义》它综合了南北朝经学著作但更多的是北朝经学的笺注成果。在经学统治下培养出许多“学究”。

    宋明七百年间(包括清初)是理学统治时期。理学以儒家思想面貌出现骨子里渗透了佛教与道教思想。北宋理学以周敦颐为开山。《太极图·易说》、《易通》是理学家不刊的经典而《太极图》则传自华山道士陈抟其道教的渊源很明显。二程、张载、邵雍是北宋理学大家。程颐、张载、邵雍都深于易学邵雍独以象数著。明道《识仁》、伊川《易传》、子厚《西铭》都是理学的经典。司马光虽见许于朱熹列于六先生与上述五子并而后世不以其为理学家。

    南宋理学朱6为两大派。朱熹传程颐理学之绪更衍周、张、邵学统故称理学集大成者。朱学受华严宗影响也受道教影响。《四书》经二程表章朱熹集注取代了经书的地位。朱熹门庭盛极一时。6九渊开创心学学派近于禅。其后学为杨简、袁燮、舒璘、沈焕称甬上四先生而未能张大其师说。张栻湖湘之学吕祖谦婺学与朱学鼎峙但影响远不如朱学。庆元学禁解除以后真德秀、魏了翁为南宋朱学殿军对树立朱学的统治地位有所贡献。

    元朝统一南北有利于理学向全国传播。其时朱学称盛也有和会朱6的学者。

    明初朱学统治编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都取朱学著作。明中期而后王阳明心学崛起挟其功业地位王学传播几遍寰中。束书不观游谈无根为世诟病。明末清初乃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理学。颜元、李塨以实学批判理学。黄宗羲的《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对宋明理学作了总结。清初统治者提倡理学御纂《性理精义》重用理学大臣但理学颓波不返终为乾嘉汉学所代。

    理学自以为传孔孟道统明斥二氏但阴受二氏影响。七百年的正宗哲学讲义理心性阴阳动静牛毛茧丝辨析毫芒在思维展史上自有较高的地位但它的神学本质始终存在。

    近代西方学说的东来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传播十九世纪中期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求真理并把它介绍给中国人民。于是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大量翻译过来。自然科学与社会政治学说所反映的哲学思想因而也得到传播。

    在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之中时代比较早的是李善兰。李善兰译述了欧几里德(euc1id约前33o—前275)《几何原本》后九卷与明末徐光启译的前六卷凑成全书完整地介绍了演绎推理的思维方法。他又译了罗密士(e1iasLoomis181o—1899)的《代微积拾》、侯色勒的《谈天》、胡威立(hee11)的《重学》和牛顿(Isaa1642—1727)的《数理》。他对通过数学形式而表现的辩证法思想作了阐。他说:西国莱布尼兹(gottf-riedi1he1mLeibnitz1646—1716)、牛顿二氏创立微分积分二术“实千古未有之奇秘”。“积分逐层分之为无数微分含无数微分乃为积分。”关于无限性的辩证思维于是获得了明确的表述。李善兰关于天文学和力学方面的译述其所涵哲理冲破了中古神学的迷信。他说“为学之要必尽祛其习闻之虚说而勤求其新得之实事万事万物以格致真理解之。”这句话充满了不为成说所囿而勇于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这种思想是唯物主义的。

    译述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政治学说的巨子是严复(1853—1921)。严复所译的书有赫胥黎(Thomashenryhux1ey1825—1895)的《天演论》、亚丹·斯密(adamsmith)的《原富》、约翰·穆勒(Jamesmi111773—1836)的《群己权界论》和《名学》、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o—19o3)的《群学肄言》、甄克斯的《社会通诠》、孟德斯鸠的《法意》、耶芳斯的《名学浅说》等内容涉及生物学、逻辑、经济学、社会学、法律学许多部门。其中《天演论》一书的影响特别巨大。鲁迅自述其在南京求学时《天演论》的情况谓几至废寝忘食的程度可见此书当时对读者产生的魅力在文化学术方面影响之深广。严复译此书每篇之后附识自己的议论字数与原文相等或且过之。这种译述非仅字比句次求无失坠而乃为一种学说的创造。严复文字雅洁力追周秦诸子此尤足以满足学术界好古者的偏嗜而杜鄙薄新学者的谗口。

    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学说乃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精髓。严复踵斯宾塞、赫胥黎之后以自然法则应用于人类社会其理论是谬误的但在当时帝国主义竞相瓜分中国我国处于危亡之际这个学说对思想界起了振聋聩的作用。这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

    严复在译述逻辑的时候介绍了归纳法和演绎法。他说归纳法的要点是“察其曲而知其全”“执其微以会其通”即积累大量的局部的材料而抽出其中普遍的规律。演绎法的要点是“据公理以断众事”“设定数以逆未然”即根据普遍规律以推断特殊事例根据既定法则以预测未来的展。这种科学的方法论是他所译的穆勒《名学》和那芳斯《名学浅说》两部名著所论证的。介绍这两种方法对我国人掌握形式逻辑以研究事物有很大帮助。严复译述西方近代的社会政治学说重在介绍天赋人权的思想自由平等的思想。这些思想被当时的顽固派视为洪水猛兽但是深得青年知识分子的欢迎。这对当时学术界起了蔑视君权、崇张民权的十分有益的启蒙作用。比严复略早早期的改良主义者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陈炽、马建忠、郑观应等都介绍了或赞扬了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主张启民智开议院兴商务废科举办学堂译西书。但是他们的影响远不如严复的深远。

    甲午之战以后康有为、梁启等倡变法图强于是有戊戌变法运动。

    康梁的变法理论来源于西学所举以为中国变法楷模的是俄国的大彼得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庚子义和团运动为八国联军所镇压清朝政府投降帝国主义国家缔结了可耻的辛丑和约。“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在这方针指引下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者忠实的奴仆。变法云云已不足取信于国人。于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孙中山、章炳麟的学说成为国人政治理论指导的圭臬。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固取资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民治、民有、民享”而益之以民族主义与近代经济学说。特别以排满、兴中相号召富于鼓动力量。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民主革命派立场同改良派尖锐斗争成为中国民主革命派的旗帜。在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民主革命派多次领导武装起义终于推翻数千年的帝制建立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这是它的丰功伟绩。此后孙中山又反对袁世凯窃国、张勋复辟、军阀混战进行了不倦的斗争。十月革命以后中国**建立。孙中山在中国**帮助下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是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中国革命有巨大影响。五四运动前他在反对改良派和封建复辟势力的斗争中宣传进化论宣传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知行观宣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虽然在局部问题上陷入唯心主义而革命的、进步的倾向是非常鲜明的。五四运动以后他提出了民生史观他的哲学体系又转向二元论或唯心主义。**同志指出“象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1章炳麟深于国故并治佛学与西学以其如椽巨笔为政论宣传民主革命挞伐保皇派的逆潮流的反动谬论宜乎所向披靡令人神往。他斥责光绪帝为“载湉小丑”说“岂有立宪而可上书奏请者”各国立宪都经“血战”然后可以得“自由议政之权”。他歌颂革命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章炳麟认为只有武装斗争推翻清朝中国才能实现民主政治。(《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章炳麟宣传均配土地。他说“不亲耕者”不得拥有土地反对封建剥削“露田无得佣人”(《定版籍》)。“均配土地使耕者不为佃奴”才能实现民主(《五无论》)。章炳麟批判孔教从历史事实出认为孔子只是一个历史学家和教育家。驳斥康有为的《建立孔教论》。章炳麟鼓吹无神论认为既没有“天”又没有“帝”和“鬼神”否定天命论。但是他提出要建立“无神教”说佛教就是无神的宗教这是他的思想的不彻底处。章炳麟晚年脱离革命思想渐入保守。鲁迅评论他说:太炎先生“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晚年“却退居于宁静的学者用自己所手造的和别人所帮造的墙和时代隔绝了”。“身衣学术的华衮粹然成为儒宗”了。21**:《纪念孙中山先生》。

    2《鲁迅全集》第六卷第547页。

    当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章太炎鼓倡革命黄兴、邹容、陈天华等表文章或演说与之相后先形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的洪流取得了思想界、学术界的领导地位。而他们的思想理论实质上取资于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这一点是十分明白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重大意义五四时期的民主与科学思潮是一次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鲜明地揭橥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批判与它不相容的旧思想、旧道德与旧文化提倡新思想、新道德与新文化。五四时期新思潮的特点就是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以孔学为代表的封建思想文化展开了全面的猛烈的批判。在这场运动中其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吴虞等他们的思想言论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杂志。

    五四运动不仅反对封建思想文化还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大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热烈地欢迎俄国代表欢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九一八年李大钊在《新青年》表了著名论文《庶民的胜利》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一九一九年五月李大钊主编《新青年》时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和学说掀起了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的中译本开始出版。一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初步**世界观李大钊、**、周恩来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俄罗斯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相继出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刊日益增多许多地方还创办了工人夜校建立工会。许多地方相继成立**小组。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条件和组织条件逐渐具备。一九二一年中国**成立了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重大的事件。中国人民在中国**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终于在一九四九年推翻了三大敌人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九二一年中国**的成立则为这场革命指明了航向。历史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中国**的领导中国革命就不可能取得伟大的胜利。

    第三节中国哲学、社会政治学说的特色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中国哲学有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从先秦时期起唯物主义思想家代不乏人。战国末年伟大的唯物主义者荀况在宇宙论、认识论方面坚持了唯物主义路线。比荀况略早则有后期墨家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自然科学、数学思想。东汉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批判了谶纬神学及世俗的虚妄。南北朝时期有范缜的《神灭论》批判唯心主义的神不灭论;有何承天从天文学、数学引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唐朝的柳宗元、刘禹锡写了阐唯物主义思想的《天论》、《天说》等光辉论文。北宋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有王安石、张载。王安石的《洪范传》、《老子解》、《诗义》、《熙宁字说》等著作宣传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张载则宣传了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南宋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有陈亮和叶适。明朝的伟大唯物主义思想家有王廷相他对唯心主义理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明末请初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有王夫之和颜元王夫之的学术成就达到了旧唯物主义的高峰。清朝前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当数戴震他以疏证《孟子》字义的形式宣传了唯物主义。近代的思想家则往往通过介绍西学而宣传唯物主义。

    中国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表现在它确认世界的物质性确认存在的客观性确认规律的可知性。从先秦到近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对这些命题作了可贵的探索与论证从而大大地丰富了人类思维史的宝库。无论古代、中世纪、近代与同时代的欧洲哲学相比都毫无逊色在古代和中世纪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我国人民值得引以自豪的。

    中国的哲学唯物主义往往与政治上的进步倾向相联系。先秦荀子非十二子的思想综合从思想意识领域的统一反映了建立统一国家的政治倾向。范缜的《神灭论》反映了世俗地主对中世纪宗教滥费的谴责。柳宗元、刘禹锡则直接参加了永贞革新而遭到贬斥。王安石推行新法因而在理论上建立以三经义为中心的新学。王夫之参加抗清斗争遂有“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理论创造。

    随着生产的展与自然科学的前进哲学唯物主义也有相应的展这种情况体现了哲学唯物主义与自然科学的联盟。这是因为唯物主义往往是生产斗争与自然科学的哲学总结。先秦生产与自然科学的展孕育了后期墨家及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两汉生产与自然科学的展产生了王充与张衡的唯物主义思想。唐朝天文学的进步产生了柳宗元、刘禹锡关于天的唯物主义思想。宋朝自然科学的进步产生了王安石与沈括的唯物主义思想。明朝生产事业的展产生了宋应星《谈天》、《论气》等唯物主义思想。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显示得比较清楚。

    中国的唯物主义是在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展的。墨辩的唯物主义在同公孙龙的离坚白唯心主义诡辩论斗争中益显其光辉。荀子的《天论》是在同不可知论的斗争中展的;范缜的《神灭论》是在同萧子良、萧衍等七十多人的辩论中论定的;王安石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在同守旧派的斗争中展的;陈亮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在同朱熹展开王霸义利之辩中前进的;王廷相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在批判理学的斗争中展的;颜元的唯物主义思想也是在批判理学的斗争中展的;戴震的唯物主义思想同样是在批判理学的斗争中展的。近代、现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则是在批判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前进的。唯物主义在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中显出了理论战斗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唯物主义思想本身所具有的。唯物主义思想在同唯心主义斗争中益加深化逐步展。唯物主义思想的展往往与辩证法的展互相联系。

    社会政治思想的革新进取精神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具有革新进取精神。从孔子开始就十分注意社会政治问题。“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虽是针对季孙而的议论亦未始不是他在春秋之世的政治理想。《礼运》出于后儒之手而托之于孔子对大同与小康的具体论述当也可看作儒家设计的政治方案。孟子的仁政说谈及五亩之宅、百亩之田的农村图案此或尚保留有古先农村公社的遗影。孔孟的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述是很丰富的其中有若干有价值的思想如孔子“苛政猛于虎”的说法孟子率兽食人的譬喻都是对奴隶社会暴政的抨击具有光辉的民主性。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政治排列说明三者在国家政治天平上的分量并不能以之比附近代民权论但是这种排列也是很有意义的。

    墨子的社会政治思想是一种“役夫之道”。兼爱、非攻、非命、非乐反对王公大人以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种思想是奴隶社会的造反理论必然为奴隶主贵族所不取。但是他的徒属子弟充满天下可见信从者之众。墨子弟子为实行其理想能够赴汤蹈火死不旋踵则其信从的坚决尤其可贵。墨子的一些宗教理论如《天志》、《明鬼》应视为糟粕。

    道家的社会政治思想是主张奴隶社会向原始社会的逆转。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对原始社会的向往。与鸟兽同居与鹿豕并则是要退回到草昧未开的洪荒之世。

    法家阐述君主**理论既反对奴隶制国家重臣专断削弱君主集权又禁二心私学要求学术思想定于一尊。这实已导秦代**政治的先路。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殿军。他的《礼论》、《王制》诸篇为封建社会的政教风俗制造理论又为封建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设计。

    西汉初年贾谊、晁错的政论东汉末年仲长统的《昌言》、王符的《潜夫论》都有针砭社会的实际意义。

    三国两晋时期鲍敬言的无君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达了反对封建羁绊寻求自由乐土的美好愿望。

    明清之际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唐甄的《潜书》对封建社会的君主**政治进行猛烈抨击。《潜书》的议论尤其尖锐。

    近代的社会政治思想往往带有西学的色彩。康有为的《大同书》以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比附公羊三世之说结合《礼运》大同思想为未来社会设计蓝图。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时间比《大同书》为早而也具有空想社会主义的性质。

    中国的思想家、哲学家以经学笺注的形式阐述自己的思想理论。这就是说中国的哲学往往以经籍为源泉。所以中国的哲学思想往往与经籍内容密切联系。这种情况应该注意。

    中国的哲人留下了丰富的社会政治思想其中贯注了珍贵的革新进取精神。人们拍打去其间凝聚着的灰尘就会露出灿然的金光。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评、抨击对新事物、新世界的向往、寻求这是中国古代哲人的精魂。要从腐朽看出神奇要“舍其旧而新是谋”。这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排除主观臆断又需要剥肤见骨的辩证观点摆脱形而上学的束缚。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宝山在望唯不辞辛苦地探检者能够不至空手而归。

    人性论及道德学说的丰富遗产古代哲人重视人性论及道德学说的探讨。先秦思想家孔子就谈到“性相近习相远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孟子道性善。告子言性无善恶决之东则东流决之西则西流。荀子则主性恶“其善者伪也”用后天的教化来“化性起伪”。汉代扬雄言性善恶混。唐韩愈言性三品。宋周敦颐言性有刚、柔、善、恶、中。张载则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为程颐、朱熹所承袭并进一步挥。论性而及情则又有性善情恶之说又涉及人欲问题议论十分深广。几千年的人性论基本上尊崇孟子性善之说。

    与人性论相联系则有极其丰富的道德学说。儒家重视仁与德提倡孝弟忠恕、《中庸》论知、仁、勇挥孔子的思想。《大学》则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归本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孟子言五伦论四端对后世有巨大影响。荀子则隆礼亲师重视后天修养。汉人明三纲、六纪之说明道正谊而不计功利表扬孝弟力田注重风教。魏晋则以为名教出于自然放诞任情但也不是不重礼教。隋唐时期或崇空宗或主清虚二氏之说与儒学并存。宋明而下主天理明本心致良知道德学说与心性之说相互渗透而皆言灭人欲。明末则有“育欲”之说颇与“寡欲”、“灭欲”之说不同。宋明儒者言“诚”言“幾”言“慎独”言“已”“未”言“中和”皆根据古训而益新意道德问题的讨论与道德规范的践履更为深细。但是末流则为虚伪为明识之士所呵斥。

    与人性论、道德学说相联系则有人生观的论述。中国的思想家、哲学家关心人生问题。因此人生哲学十分丰富。庄子以大量文字讨论人生观问题欲和光同尘自处于材与不材之间。老子则以卑弱自牧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墨子则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杨氏为我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韩非子为了“利民萌便众庶”不避乎“灭亡之害”。这些是先秦哲人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人生哲学。孔孟的人生哲学是入世的从理论思维的高度加以阐却很不够。例如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孟子“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勇敢担当大任的态度是高尚的。屈原“虽九死而犹未悔”舍身精神多么坚决。荀子“锲而不舍”、“驽马十驾”的坚韧态度树立了不倦地学习的良好楷模。这种对人生持积极态度的论述是十分宝贵的。中世纪有《列子·杨朱篇》的思想以为人生的目的在乎声色美厚。佛教东来以后佛教思想支配了一部分人的人生观。而道教的求长生的思想亦为地主阶级中特权者所喜爱。然而真正的勇士诚如鲁迅所说敢于面对惨澹的人生历史上与黑暗势力搏击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是大量的。执持《春秋》之义在其他民族的凌侮下挺身而出捐躯以报宗国的宋明之季更是后先相望。他们彪炳史册流芳百世。这应是中世纪的最宝贵的精魂为后人所继承。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博心怀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襟气度宏伟阔大令人钦仰。

    人生哲学与人性论相联系又与道德学说相联系这是中国古代人性论与道德学说的特点。

    第七章历史理论和历史文献第一节历史理论的探索历史的客观性和可知性历史理论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它提出了两个关于历史的重要问题。一个问题是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有自身展规律的还是什么神秘的力量、伟大人物所创造的?这就是历史的客观性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历史本身有展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否可以认识?这是历史的可知性问题。关于历史理论虽然还可以提出很多的问题但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都要取决于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它有自己的展规律这好象已成为常识是不待解说而自然明白的。但事实并不这样简单。神意识观、英雄史观以及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曾在西方各国长期流行中国在这方面也并无二致。甚至在近、现代在广大的群众中间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仍有市场。分析这些论点的错误还须作细致的研究和耐心的工作。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史学工作者对历史客观性重视得不够往往把历史研究工作跟历史记录的研究工作等同起来。历史研究工作是对客观历史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揭示历史展的规律。历史记录研究工作是对于历史文献的研究这种研究工作可以涉及到客观历史的本身但其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整理历史资料而不在于揭示历史展的规律。这两种工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重视这种区别对于史学展工作是很不利的。李大钊说:历史这样东西是人类生活的行程是人类生活的联续是人类生活的变迁是人类生活的传演是有生命的东西是活的东西是进步的东西是展的东西是周流变动的东西;他不是些陈编不是些故纸不是僵石不是枯骨不是死的东西不是印成呆板的东西。我们所研究的应该是活的历史不是死的历史;活的历史只能在人的生活里去得不能在故纸堆里去寻。

    不错我们若想研究中国的历史像那《史记》咧《二十四史》咧《紫阳纲目》咧《资治通鉴》咧乃至其他种种历史的记录都是很丰富很重要的材料必须要广搜要精选要确考要整理。但是他们无论怎样重要只能说是历史的记录是研究历史必要的材料;不能说他们就是历史。这些卷帙、册案、图表、典籍、全是这活的历史一部分的缩影而不是这活的历史的本体。这活的历史固屹然存在于这些故纸陈编的堆积以外而有他的永续的生命。譬如我们要想研究中国或是日本固然要尽量搜集许多关于中国或日&1t;/pgno28o.TxT/pgn>本的纪载与著作供我们研究的材料;但不能指某人所作的现代中国说这就是中国;指某人所作的现代日本说这就是日本。我们要想研究列宁或是罗素固然要尽量搜集许多关于列宁或罗素的纪载与著作供我们研究的资料;但不能指某人所作的列宁传说这就是列宁;某人所作的罗素传说这就是罗素。那记载中国或日本的事物的编册外俨然有个活的中国活的日本;在那列宁或是罗素的传说以外俨然有个活的列宁活的罗素在。准此以推许多死的记录典籍、表册档案以外亦俨然有个活的历史在。从前许多人为历史下定义都是为历史的记录下定义不是为历史下定义;这种定义只能告诉我们以什么构成历史的记录历史的典籍;不能告诉我们以什么是历史。我们当于此类纪录以外另找真实的历史活的历史。1999ooo41_o281_o李大钊把客观历史跟历史记录的区别说得很清楚。他这段话表于1924年出版的《史学要论》。六十多年过去了这段话仍然不失实效。我们重视这种区别是尊重历史的客观性也是史学工作中应有的严肃性。

    人类历史现象跟自然现象一样虽然千头万绪但都有规律可循。不过在一定意义上历史现象更复杂变化得更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这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诸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有阶级斗争存在于整个阶级社会以及辩证法则贯穿于各类社会矛盾之中这都是对历史规律的揭示。

    胡适从实用主义的立场出把自然科学上的论断说成是人造的假设。

    他举例说:“譬如行星的运行古人天天看见日出于东落于西并不觉得什么可怪。后来有人问日落之后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有人说日并不落下日挂在天上跟着天旋转转到西方又转向北方离开远了我们看不见他便说日落了其实不曾落。这是第一种假设的解释。后来有人说地不是平坦的日月都从地下绕出;更进一步说地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绕地行动;再进一步说日月绕地成圆圈的轨道一切星辰也依着圆圈运行。这是第二种假设的解释在当时都推为科学的律例。后来天文学格外进步了于是哥白尼(icus1473—1543)出来说日球是中心地球和别种行星都绕日而行并不是日月星辰绕地而行。这是第三个假设的解释。后来的科学家如恺柏勒(Johanneskepp1er1571—163o)、如牛顿(on)把哥白尼的假设说得格外周密。自此以后人都觉得这种假设把行星的运行说的最圆满没有别种假设比得上他因此他便成了科学的律例了。即此一条律例看来便可见这种律例原不过是人造的假设用来解释事物现象的解释的满意就是真的;解释的不满人意便不是真的便该寻别种假设来代他了。”1胡适这段话是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同时也否认了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不断展的过程。从本质上说这还是一种不可知论的说法胡适把这种观点带到史学工作中造成很坏影响。

    有一种比喻说我们忠实于历史好象照相。可是再好的照相机也不可能把你所照的对象准确无误地反映出来。由于角度、光线、范围的大小不同同是一个对象照出的形象就不一样。研究历史要尽量如实反映历史的真相这里存在着一个主观、客观间的问题。就历史本身讲是客观的存在但我们对历史进行的研究、表述还是主观的东西是我们历史工作者通过研究工作对于客观历史的理解是主观同客观的结合。无论多么高明的历史家也很难说能把历史真相完全表述出来我们只能努力使主观认识尽量符合于客观实际符合程度越大他的真实性就越大。历史是不断展的我们的认识也是不断展的。有人认为历史本身是过去的事情这种看法不一定对。历史上某个事件是过去的事情但过去的事情对于历史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同会改变它的历史意义。过去的事情对于不同历史时代有不同的历史意义。秦始皇灭六国在当时是一种意义在汉初人看是一个意义今天看又是一个意义。第一次我们对某一问题如何看第二次我们现更多的材料了解了更多的东西并根据这些修正和补充了第一次的看法第三次又修正和补充了第二次的看法这不是说以前的研究看法没用而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1以上见《胡适文存》卷二页77~78。

    我们的认识越前进一步就越接近事实的真相就是我们的进步。这就是客观性同主观性的关系绝对真理同相对真理的关系。这跟不可知论是有区别的跟机械论是有区别的是辩证的。

    应当强调历史研究作为一种科学固然要弄清楚一些必要的事实但最重要的是在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历史展的规律规律不同于一切的个别历史现象它贯彻于纷繁的历史现象之中。能否揭示历史展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史学跟资产阶级史学的根本分歧。列宁说:现唯物主义历史观或更确切地说彻底挥唯物主义即把唯物主义运用于社会现象就消除了以往的历史理论的两个主要缺点。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摸到社会关系体系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物质生产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根源;第二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史的精确性去考察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马克思以前的“社会学”和历史学至多是积累了片断收集来的未加分析的事实描述了历史过程的个别方面。马克思主义则指出了对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展和衰落过程进行全面而周密的研究的途径因为它考察了一切矛盾趋向的总和并把这些趋向归结为可以确切判明的社会各阶级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排除了人们选择某一‘主导’思想或解释这个思想时所抱的主观主义和武断态度揭示了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源。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人们即人民群众的动机由什么决定各种矛盾思想或意向间的冲突由什么引起一切人类社会中所有这些冲突的总和究竟怎样造成*人们全部历史活动基础的客观物质生活生产条件究竟怎样这些条件的展规律又是怎样——马克思对这一切都注意到了并指出以科学态度研究历史的途径即把历史当做一个十分复杂并充满矛盾但毕竟是有规律的统一过程来研究的途径。1999ooo41_o284_o&1t;/pgno284.TxT/pgn>列宁的话阐明了规律的研究在历史科学上的重大意义并指出了物质生产和人民群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